三国智圣诸葛亮的三句不朽名言:自我认知、鞠躬尽瘁与淡泊宁静之智
作者:佚名|分类:名言警句|浏览:86|发布时间:2024-07-23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被誉为了最聪明的智者,人称“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他的话语都是至理名言,能够给予人们深远的启示和帮助。比如刘琦因受到刘表后妻蔡夫人的排挤而感到生命安全受威胁时,向诸葛亮求助以解救危局。尽管诸葛亮出于避嫌考量,不愿卷入刘表家事之中,但面对刘琦的坚持,他用一句“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的话,巧妙地帮助了自己和刘琦脱困。
诸葛亮一生留下三句经典的名言,每一句都充满深意,能让人受益终生。这三句话分别是: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一句:“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公元207年冬,在新野定居的刘备曾多次请诸葛亮出山,最终在第三次拜访后成功说服了他。在此期间,诸葛亮对天下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战略构想,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这句名言出自青年时期的诸葛亮之口,“自命不凡”,他认为自己可以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臣管仲、乐毅相提并论,但当时的人们并不认可他的自我评价。
第二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句话出自《后出师表》,时间大约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比之前的《前出师表》晚了一年。在这篇文中,诸葛亮阐述了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的局势,并强调必须主动出击北伐魏国,才能实现恢复汉室江山的目标。他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后,就全心全力地为复兴汉室倾尽心血,在白帝城托孤之后更是不敢有丝毫松懈,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
第三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名言出自《诫子书》,诸葛亮在公元234年,也就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时写下。这封信是给儿子诸葛瞻的,当时诸葛瞻仅8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诸葛亮最牵挂的是幼子的成长和未来,而非蜀国或后主刘禅。由于长期在外征战,对儿子照顾不足,因此将一生的经验总结为这句话,希望儿子能以淡泊宁静的心态追求远大的志向。
细细品味这三句名言,它们不仅深刻地反映了诸葛亮的人生哲学,也给予我们深远的启示和帮助。你是否已从中领悟到了其中的智慧?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