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十句爱国经典名言(历史爱国的名言警句及解释)
作者:佚名|分类:名言警句|浏览:85|发布时间:2024-08-07
一、昔日四百万人齐哀,正是去年今日台湾被割让之痛。
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丘逢甲的《春愁》。它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宝岛遭受割让,以及台湾人民遭受日本残酷压迫时的悲愤之情。在春天欣赏山景原本是件愉悦的事情,然而如今,尽管青山依旧,却已换了个主人。
二、每一寸山河都如同金子般珍贵。
这句诗源于清代黄遵宪的《赠梁任公同年》,源自于金人左企弓的诗句“一寸山河一寸金”。在这句话中,“寸”字连用四次,更加强调了国土的宝贵。在清末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句话尤其引人深思,能够唤起人们保卫每一寸中国领土的责任感。
三、独自登上高楼远望长安城,鸟儿飞去还需半年时间。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其中的“帝京”指的是唐都长安,“半年程”则形容了距离之遥远。诗句描绘了身处江湖之远,对君主的思念之情难以忘怀。
四、胡笳声声吹白发,心炼成丹守边疆。
这句诗出自明代王越的《断句》。它描绘了戍边士兵思乡的辛酸和保卫国家的忠诚。前半句用雪比喻白发的苍老,强调了士兵在听到胡笳声中涌起的思乡之情;后半句则以丹砂比喻士兵对国家忠诚的心,强调这颗心是由边境烽火炼成的,突显了士兵对国家安全强烈的责任感。
五、白发千茎似雪,丹心一点燃灰。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这里的“丹心”指的是忠诚报国的赤子之心。“白发”与“丹心”形成鲜明对比,形式上工整,内涵上揭示了忧国忧民是白发的原因。而“千茎雪”既是比喻也是夸张,突显了诗人对国家忧虑之深;“一寸灰”则象征着志向的破灭和心灵的失落。
六、报国赴难,自古英雄共此心。
这句诗出自唐代崔颢的《赠王威古》。这里的“共然”意味着都是如此。在国家危难之际,英勇奔赴战场,这是自古以来仁人志士应有的行为。诗人以此勉励朋友,也鼓励了历代中国读书人的爱国情怀。
七、报国之心,至死方休。
这句话出自宋代苏轼的《杭州召还乞郡状》。这里的“已”意味着停止。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相呼应,表达了真心报国者应有的坚定态度。
八、为国难披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这句诗出自宋代曹翰的《内宴奉诏作》。这里的“国难”指的是国家的危难,“金甲”则代指坚固的盔甲和战袍。“为”在这里是因为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即使贫困潦倒,也不会放弃杀敌报国的志向。
九、繁华已逝,黄沙如雨洒征鞍。
这句诗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市街》。它描绘了昔日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如今的景象(黄沙如雨),表达了对大宋昔日辉煌的怀念以及对今日南宋衰败的悲叹之情。
十、楚虽三户能亡秦,中国岂无壮士抗金。
这句诗出自宋代陆游的《金错刀行》。通过历史典故“楚虽三户能亡秦”,表达了只要坚定信念,抵抗外敌终将胜利的信念。同时,“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以设问的方式强调了抗金复国的壮士众多。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