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春日黄河岸畔生机盎然:生态美景与文化传承并存

作者:佚名|分类:作文大全|浏览:88|发布时间:2024-09-28

春日的黄河岸边,生机盎然。沿着曲折小径攀上大堤,远处江面与日出相映,晨光洒在宽阔的河面上,泛起金色波纹,天边的蔚蓝倒影其中。岸边柳树婆娑、芦苇丛生,鸟儿欢快鸣唱,昆虫开始忙碌,农人们则忙碌于滩地劳作。这样的景象,仿佛将人带回了诗歌的意境之中。 黄河自源头奔腾而下,历经曲折,最终在东营流经,拐了个弯,环绕着历史悠久的龙居古镇。再沿着河道前行数百里,母亲河即将结束她的万里之旅,投入浩渺的渤海怀抱。 热爱大自然的人们纷至沓来,感受这份春天的勃勃生机。河边绵延不绝的林海,杨树、柳树、槐树、白蜡、松柏等四万余亩生态林汇聚于此,形成了壮观的自然景观,也营造出天然氧吧。这里如今已晋升为4A级景区,景色秀美,资源丰富,平原滑雪场、特色马术场和配备温泉的度假民宿掩映在翠绿之中。如果说蜿蜒的黄河象征着勇往直前的精神,那么这片密林就像是坚定的守卫者,用无尽的力量保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守护着河畔的乡亲们。 正觉寺黄河决口遗址纪念碑,在柔嫩柳丝的映衬下挺立,昔日人与大河共生共存的故事历历在目。往昔,黄河犹如一位情绪多变的巨龙,“喜怒无常”,洪水虽带来了破坏,但也滋养了肥沃的土地。人们既热爱又敬畏它。如今,黄河已成为真正造福人民的母亲河。正觉寺决口遗址已转变为“同心圆”生态公园,花香鸟语,绿树成荫,充满生机与活力。从遗址望去,河面开阔,堤坝坚固,昔日的土路变成了柏油马路,防洪设施也更加现代化。黄河之上,德大铁路桥犹如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横跨在最后一个铁路上。 河滩处,肥沃的土地孕育出一片绿洲,果园和桑田静谧地躺卧其中。经历过冬季的洗礼,每一株果树与桑树都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宛如身强力壮的大猩猩般,伸展着灰褐色的手臂,试图捕捉疾风。裹着头巾的妇女们在此给树木修枝,她们犹如技艺娴熟的理发师,剪刀翻飞间,一排排“大猩猩”变成了齐整的“小矮人”,整齐地排列在田间,如同一群听话的孩子。这里被誉为黄河入海口的“桑蚕之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相传赵匡胤曾在此居住,龙居乡便开始了植桑养蚕,开启了改革开放后乡村振兴的步伐。 阳春三月,桑叶嫩绿,妇女们采摘忙碌。春风和煦,夕阳下桑苗闪烁,与滔滔河水相映成趣,仿佛化为蠕动的蚕宝宝,再变为洁白无瑕的蚕茧,最后织就出闪烁着金光的锦缎。满目翠绿的桑园点亮了她们的笑容,自那时起,她们的生活日渐富足。 现在,正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韩愈曾言:“最是一年春好处。”春风无声地滋养万物,又让黄河沿岸再次披上新绿。黄河的力量不断激励着岸边的人们,在这片热土上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大河奔腾不息,新的篇章就此展开。看,黄河之畔,沉寂了一个冬天的人们再也按捺不住,每个细胞都与大自然一起活跃起来,静静地漫步在河边;孩子们则拉着五彩斑斓的风筝,在春风中欢跑,清脆的笑声随风飘散,随着河水奔向大海,又借着和煦的春风飞向蓝天。 本文原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4月16日第12版。春日黄河岸畔生机盎然:生态美景与文化传承并存春日黄河岸畔生机盎然:生态美景与文化传承并存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