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夜饮东坡醉归:无人开门听江水的洒脱人生
作者:佚名|分类:经典语录|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2-11
在苏东坡被贬至黄州的时期,他的生活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由于乌台诗案的影响,他面临着前途未卜的局面,官场生涯似乎已走到尽头。然而,正是这些磨难塑造了一位旷达超然、恬淡自适的伟大诗人。这段期间,苏轼创作了多首广为流传的诗歌,《大江东去》和《定风波》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可以说,被贬黄州是苏东坡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里他获得了“东坡居士”的称号。当时他在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居住,并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庄稼与树木,自称为东坡。尽管遭遇了重大的人生挫折,但苏轼却能在山水之间找到内心的平静,穿着蓑衣、踏着草鞋,在田间小路上漫步,享受月夜泛舟和山野午餐的乐趣。

元丰五年九月的秋天,也就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三个年头,他写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著名诗句。随后在一个秋夜饮酒之后,他又创作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这首词同样展现了典型的苏轼风格,并因其超然脱俗的特性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夜晚在东坡饮酒至酩酊大醉,醒来又喝,如此反复。直到深夜时分才回到家中,但此时家童已经熟睡,鼾声如雷鸣般响亮,敲门无人应答,于是他倚着拐杖静静地聆听江水的流淌之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尘世间的纷扰?夜深人静之时,水面波澜不惊。苏轼突然萌生了乘小船离开世间的想法,在烟波浩渺之中度过余生。
这首词的上阕以直接的方式记录了事件的发生过程,下阕则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尽管描述简练,但背景和情感都得到了充分展现。夜晚在东坡饮酒直至深夜方归家,却因门童熟睡而无法入内,只能独自站在江边倾听水流声。
何时才能放下对功名的追求?即便身体是自己的,可命运却往往不由自主地被他人掌控,这怎能不让人心生无奈呢?尤其是在宦海沉浮之中,一旦不慎便会被贬黄州,甚至可能因此丧命。苏轼渴望摆脱这些束缚,只求心灵上的自由。
在这宁静的夜晚里,一切喧嚣都似乎消失了踪影,让人的思绪得以沉淀下来。面对大自然,诗人开始反思人生理想,并渴望追寻内心的自由。“江海寄余生”,这样的表达体现了何等的洒脱与豁达!
人生的旅途中总会遇到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和挑战,这些往往限制了我们前进的脚步,让我们难以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然而,在适度范围内争取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才是最实际的做法。
我始终相信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一个人不再计较得失、荣辱时,便已拥有了一种难得的自由。心灵充实的人不会感到空虚,他们能在世间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便是人生最高境界。
像苏轼所向往的那种“江海寄余生”的生活状态确实令人神往。在这样的追求中,我们或许能找到内心的真正平静与自由。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