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中的汉中柑橘-李天培「汉水悠悠」汉中橘子作文
作者:佚名|分类:作文大全|浏览:87|发布时间:2024-11-10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汉中的柑橘产业在前辈种植者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主要分布在城固、洋县、南郑、勉县、汉台和西乡地区。其中,城固尤为突出,拥有20万亩的种植面积,成为西北乃至我国北部最大的柑橘生产基地,被国家农业部誉为“中国柑橘之都”。 位于陕西南部的汉中,自然环境优越,柑橘栽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古籍中有许多对其的记载,《诗经·秦风·终南》(终南即秦岭)中就有对当地植物种类的描述:“终南何有,有条有梅”。东汉学者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中解释“条”是一种类似橙子但味道酸涩的水果。通过刑日丙的注释,“条”被认为是柚子的一种。《辞海》(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对“条”的定义有多种,包括柚树和楸树。华中农学院的宋本荣教授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条”实际上是一种耐寒能力强的香橙变种。这表明在3000多年前,秦岭南坡的陕南地区,包括城固、洋县等地,就已经开始种植柑橘了。《史记·货殖列传》中的一段描述更加具体:“安邑千树枣……蜀汉、江陵千树橘;此其人与千户侯等。”(蜀即今天的四川,汉为当时的汉中郡)。这表明在汉代,汉江沿岸的汉中、城固和洋县地区已经大规模种植柑橘。到了唐代,汉中的柑橘生产规模扩大,并且成为了皇室的贡品,如《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兴元府汉中郡之贡……柑、枇杷、茶”等特产。诗人郑谷在唐僖宗时期的作品《送曹邯知洋州》中也描绘了当时汉江沿岸洋县和城固一带柑橘的繁茂景象:“开怀江稻熟,寄信路橙香。”诗中的“路橙香”正是对九月汉中盆地稻谷成熟时柑橘香气四溢场景的生动写照。 据新编《汉中地区志》(2004年2月三秦出版社出版)记载,明朝末期,湖北移民将朱红橘引入城固升仙村种植,并逐渐普及。在一段时间内,这种品种成为了该地区的主导。随着优良品种的引进,柑橘种植的范围扩展到了汉江两岸的多个县份,如明代《汉中府志》所载:“嘉靖二十二年(1543),何大复言:‘余观汉中,形势险固……其北至褒(城),西至沔(县),东至城固,方圆三百余里,崖谷开朗,有肥田、活水、鱼榈、橘柚,其哉其地乎’。”到了清代前期和中期,柑橘种植在汉中地区已经非常普遍。康熙时期的《汉中府志》提到知府腾天绶提倡广泛种植桑树、柑橘及其他果树。从明代建文年间(1399—1402)到清朝末年(1921),汉中的柑橘产业逐渐向城固集中,特别是升仙村附近的氵胥水河畔。康熙《城固县志》记载:“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本县的柑橘产量超过其他地区。”新编《城固县志》(1994年2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指出:“到光绪三十年(1905),升仙村附近的丹橘黄柑年产量达到数万枚,橘皮年产量则达到1万斤。” 古人对汉中柑橘的品种、形态特征、分布范围以及用途有着详尽的描述。苏辙在《洋州园亭三十咏金橙迳》一诗中写道:“柑橘之叶如条,花如梅。”这描绘了柑橘树的特点。此外,在汉中的宜昌县和半野生的香橙再次证明了这一地区柑橘类植物的历史悠久,无论是自然生长还是人工栽培。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赤土岭文协微信公众号(CCEA2016) 传承三线文化,促进国际交流 赤土岭文协微信平台投稿邮箱:276384844@qq.com 【期刊332】 本期责任编辑:凌峰 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该公众号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