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少年励志改名“悲鸿”,勤学成艺术巨匠
作者:佚名|分类:名言警句|浏览:86|发布时间:2024-11-21
我国著名艺术巨匠徐悲鸿年轻时期的励志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在他少年时期,原名为徐寿康,家庭生活极其贫困,全家人的生计完全依赖于他父亲徐达章的书画篆刻技艺。
在那个经济不发达、社会贫困的时代背景下,文人雅士往往面临生存困境。徐达章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不得不四处奔波,走街串巷售卖自己的作品和进行篆刻服务,偶尔还会为他人书写对联以谋生,然而,即使如此,家庭的生活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因此,他寄希望于儿子徐悲鸿能够改变命运。他对儿子的期望既包含了深厚的父子情感,也伴随着严格的管教。
某天,父亲即将出门叫卖前,为儿子布置了任务:要求今日完成200字的临帖练习。但当晚上回家时,发现儿子所完成的作品质量不佳、潦草不堪,内心颇感不悦。
面对这一情况,他向徐悲鸿询问缘由:“这怎么可能?怎么看都不像是你的作业。”徐悲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实告知父亲,原来自己在与其他小伙伴玩耍时忘记了做作业。
见儿子态度诚恳、没有撒谎,父亲深吸一口气,在油灯下拿起笔,书写了两条沉痛的话语:“懒惰是奢侈品,贫穷人家享受不起。”
他让徐悲鸿反复念诵这两句话三次。
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徐悲鸿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眠。想到自己家庭贫困却未尽到责任,心中充满悲壮之情。窗外的鸿雁哀鸣声让他清醒过来,并决定给自己改名“悲鸿”,以此作为警醒,时刻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清晨时分,父亲徐达章发现儿子竟然趴在桌上睡着了,书桌旁整齐排列着数百个工整的毛笔字。他返回自己的床边,给儿子盖上了一件衣服。随后,再次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只许勤奋,不可拼命。”
此后,徐悲鸿在严格自律、辛勤努力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就。成名后,他常常提及早年的艰辛,并有句名言或许正是其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一个人在面临绝境时能够自我解脱,不算懦弱。”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