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四川一考生高考作文字迹无人能看懂,请来专家辨认,发现内容也离题千里
作者:佚名|分类:作文大全|浏览:84|发布时间:2025-02-11
2009年,四川的一位考生高考作文字迹无人能看懂,请来专家辨认,发现内容也离题千里,最后只得了6分,可他却被211大学破例录取,然而没过多久,教他的老师就说:“这样的学生,我教不了。”
2009年,四川的阅卷组评审老师们像往常一样,开始了紧张又严肃的审阅工作。然而,当一篇作文出现在一位老师的眼前时,他瞬间愣住了,紧接着眉头紧锁,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原来,这篇作文完全没有按照题目要求去写,而整篇文章写的都是甲骨文、小篆、金文之类的古文字字体。
这让老师感到非常奇怪,学生怎么能这样做呢?他想干什么?要知道,这种作文从来没有见过,老师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评判,无奈之下,老师只能请来古文字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辨认。
专家们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虽然个别字体写错了,内容也偏离主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位考生对古文字的掌握程度非常熟悉。
不过,按照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内容离题分数肯定不会高,也不会因为他写的都是甲骨文就破例给他高分,最终给这篇作文打了8分。

但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学生虽然作文只得了8分,但他的总分有428分,况且还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这消息让人们感到震惊,也都在猜测究竟这个考生是谁,为何能这么牛!
这个考生名叫黄蛉,是一个对古文字非常痴迷的人,能熟练写出700至800个甲骨文。因作文一事,他被很多人熟知,不仅被冠上“古文奇才”的称号,作文也被称为“最牛高考作文”。
此次高考并不是他第一次参加,而是第二次。
当时他的成绩没有达到一本线,就选择了复读。这一次考试的时候,他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没有规定不能使用古文字,为何不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呢?
于是,在考场上,当其他考生都在争分夺秒、奋笔疾书,一门心思按照要求构思文章内容的时候,只有黄蛉将全部心思铺在了作文上。他用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写作文。
最终黄蛉进入四川大学读书,在那里他成为一个传奇人物,很多学生都知道他的名字,老师们也挺喜欢他,可是没过多久,他就走向了平淡无奇。因为他总认为自己很聪明,不需要努力,只要一时的灵感和天赋,就可以做出一些什么呢?
于是,他开始飘忽不定,似乎有很多目标,可是却始终无法坚持到底。就这样,他逐渐走向了平淡无奇,变得越来越普通。曾经被誉为“古文奇才”的他,如今却成为一个普通人,令人唏嘘不已......
黄蛉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时的聪明和才华或许可以让人声名鹊起,但要想真正取得成就,却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黄蛉的才华非常出众,但他的浮躁和迷失让人深感遗憾。如果他能够珍惜自己的才华,虚心学习,或许他的未来会更加光明。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选择了另一条路,最终走向了平凡和默默无闻。
所以说,做人做事的还是得本本分分,踏踏实实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可不能被一时的得意冲昏了头脑,不然到那只能是一场空。
(责任编辑:佚名)